本文分析人工智慧(AI)在學術寫作中的使用情況,並指出自從ChatGPT於2022年問世以來,AI在學術界的應用已逐漸增長。研究顯示,某些領域(如電腦科學)中,AI生成的文本已經變得幾乎是常態,有些研究中高達22%的電腦科學論文顯示出來自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痕跡。
該研究分析2020至2024年間超過100萬篇科學論文和預印本,主要檢視摘要和引言部分,以識別AI生成文本的特徵。研究發現,AI修改的內容自2022年11月ChatGPT發布後有顯著增長,特別在與AI技術最為接近的領域,如電腦科學和電子工程領域,該領域的AI使用率已達22.5%。而生物醫學和物理學等領域則顯示較低的AI使用比例,但仍顯示出逐漸上升的趨勢。
隨著AI技術的進步,辨識AI生成文本的難度也在加大。一些AI檢測工具可能會錯誤地標註非英語母語的作者的文本為AI生成。為解決問題,科學家們開始尋找AI使用的更微妙跡象,如一些詞語的頻率變化,這些詞語通常在AI生成的文本中較為常見。
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AI生成的文本已經成為科學寫作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部分,並且各學科之間在AI應用上的差異可能與學科本身對AI技術的熟悉程度有關。隨著AI技術的普及,未來可能會出現AI生成的文本在不同學術領域中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這也可能對學術寫作的質量和學術誠信帶來挑戰。
此外,研究者也對AI在學術創新過程中的潛力感興趣,例如AI是否能獨立生成新的假設、技術和見解。這也為未來AI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開闢更多可能性,雖然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有趣的錯誤。
“我預計會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發現,”他說,“我也預計會有很多有趣的錯誤。”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one-fifth-computer-science-papers-may-include-ai-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