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焦點觀點
::: 首頁 焦點觀點專欄 圖書館因應疫情所面臨的改變

圖書館因應疫情所面臨的改變

2020-08-18
TAG COVID19

作者Christopher Cox為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克萊門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的圖書館館長,2020年3月起圖書館因應COVID-19疫情關閉,只能提供線上服務,面對校園的重新開放,當不再適合面對面授課與服務,實體館藏無法獲取,社交距離造成協同研究的障礙,學術圖書館面臨全面的思維轉換,如何將危機化為轉機,建立創新的服務機制?以下是Cox先生就館藏、服務、空間和圖書館運作四方面的趨勢分析。

館藏方面

  1. 疫情削弱紙本館藏的價值:圖書館無法開放且為防止病毒傳播,減少使用紙本館藏。
  2. 大量的數位化與檔案保存:近幾年研究圖書館致力於紙本數位化,在疫情期間,Internet Archive (非營利性的線上圖書館)於3月份成立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緊急開放免費電子書支援學校線上教學與研究,減少因實體圖書館關閉所帶來的衝擊,後來雖因出版社提出侵犯版權訴訟而提前於6/16終止服務,但過去長期的數位計畫在關鍵時刻依然發揮了功效。
  3. 電子化所有東西:圖書館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經費發展電子館藏,需要新策略與出版社協商更好的電子資源交易。
  4. Big Deals的結束:因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和出版社每年的期刊漲幅,許多圖書館開始重新思考簽訂電子期刊套裝多年合約的必要性,北卡羅來納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圖書館已公告將取消與Elsevier的Big Deal合約,改訂購單本期刊並利用文獻傳遞服務來節省經費。
  5. 特色館藏數位化:學術圖書館最大的資產是其特色館藏,但往往這些寶貴資料都隱藏在儲藏室中,只能親自讀取,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數位化成為唯一的選項。
  6. 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的挑戰:當著作權法為了保護原創者而有了不合理的限制,合理使用則試圖在著作權所有人的利益和公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疫情讓教育課程轉為線上進行,更仰賴線上資源,圖書館應提供更多關於著作權法的教育訓練,鼓勵作者使用創用CC授權(Creative Commons license),讓著作權法的應用更有彈性。

服務方面

  1. 自助服務模式:圖書館一向自豪於提供面對面的讀者服務,但當圖書館必須關閉,如何持續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更多的自助服務和無接觸的互動模式產生,如自行借閱、館外領取資料、掃描傳遞等。
  2. 嵌入式圖書館服務:圖書館員協助教學與研究已成趨勢,尤其線上課程更需要借助圖書館資源與人力,確保學生擁有資訊素養能力並提供教職員在課程內容和研究上的協助。
  3. 開放內容的增加:圖書館一直致力於機構典藏與學術資源開放取用,治癒新冠肺炎的強烈需求突顯立即獲取科學新知的重要性,愈來愈多的學術圖書館與出版社簽訂開放取用的協議,勢必造成開放內容的增加。
  4. 開放教育資源的增加:圖書館在倡導開放教育資源、採用開放授權教材、免費或低價的學習教材以取代笨重的紙本教科書並減輕學生的教育支出負擔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5. 支援線上教學:圖書館因熟悉教學影片製作、課程管理系統和開放教育資源,適合協助教師發展線上課程。
  6. 支援線上研究:實驗室關閉和旅遊限制阻礙研究的進行,圖書館可利用虛擬實驗室環境協助目前無法進行實體實驗的研究者,圖書館也可利用ORCID連結如ArXiv (線上預印本資料庫)和機構典藏發展為全面的研究平台。
  7. 圖書館網站成為虛擬的服務櫃台:重新思考將圖書館網站成為人性化、能立即回應且客製化的讀者服務介面。

空間方面

  1. 圖書館學習空間的設計:在後疫情時期圖書館的學習空間是否要改為獨立式?過去的團體討論空間是否關閉?桌椅是否需要移開以維持社交距離?如何運用科技避免群聚與限制入館人數等,都需要空間管理與整合。
  2. 公共區域電腦設施將消失:圖書館未來會鼓勵學生自帶裝置,圖書館提供雙顯示器(dual monitors)或螢幕共享(shareable screens)以符合個人需求。

運作方面

  1. 圖書館員工的安全:前線的館員必須直接面對不同讀者,如何與讀者安全且自在的互動成為重要課題,因此開放式辦公室不失為選項之一。
  2. 持續的學習和成長:因疫情居家上班對很多人來說是個挑戰,員工被要求儘速學習如Zoom、Microsoft Teams和Google Docs等新的線上軟體,圖書館在疫情的衝擊下,應多利用機會提供館員必要的技能訓練,基於旅遊限制,透過線上發展專業技能也愈趨重要。
  3. 力行事半功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會持續好幾年,大學須努力維持學生人數並節省開支,圖書館將面臨預算縮減、人事凍結和其他花費的限制,需要更有效率的工作流程並善加運用有限的人力。
  4. 公平獲取的機會:疫情加重人與人的分歧與差異性,如親自上工vs.居家上班,具備可靠網路通訊vs.沒有網路,且更突顯那些收入與社經地位無法負擔有品質醫療保險勞工的無奈。
  5. 圖書館員要更有行動力:疫情期間各國的圖書館員在社群媒體交換彼此因應COVID-19的訊息,期待未來亦能分享如開放取用、著作權、工作權和數位鴻溝(digital divide)等議題。

閱讀全文 - Changed, Changed Utterly

上一則 回索引頁